虎妈在谷爱凌身上砸了多少钱?
天才少女谷爱凌最近火得一塌糊涂。 除了是极限运动世界冠军,她还拥有学霸、时尚模特、斯坦福大学新生 …… 等一系列闪耀光环,堪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典范。 就在昨天,她还喜提了女子大跳台的金牌。 混血运动员加入中国籍为国争光,谷爱凌不是第一个。 当年北京奥运会,唯一代表中国马术队参赛的华天,就是个中英混血,还身家显赫。祖上都是名门望族,父亲是航空公司的老板,母亲是宝洁的亚太区董事。 在他之前,中国几乎没有专业的马术选手,国家马术队都是 2012 年才成立的。 因为这不是穷人家孩子练得起的,而那时候国内的有钱人也不热衷让孩子运动,运动员大部分都是苦出身。 如果运动有鄙视链,滑雪、马术、冰球这一类肯定在最顶层。 这几天好多热心人都在替谷爱凌算账:投资一个谷爱凌要花多少钱? 谷爱凌自小上的都是私立学校,一年仅学费就要 4W 美元,还不算各种杂费。 她音乐、体育全能,芭蕾、舞蹈、钢琴、声乐样样都学,射箭、攀岩、越野跑也没耽误,每一样学费都不菲。 再说到滑雪,专业滑雪教练一次课时费最少 150 刀,一个雪季下来起码也上万刀了。 加加埋埋算下来,少说一千万(折合成人民币)。 数目确实相当惊人。 我不太喜欢投资这个词,投资意味着要回报。你看到的是谷爱凌手里攥着一大把代言,轻轻松松赚回了 " 本金 " 的十倍。 你看不到的,是多少父母把钱砸进孩子身上有如石沉大海,连个小水花都不曾泛起。 要是抱着买基金的态度养孩子,多少父母得走上天台。 钱是浮云," 投资 " 能否成功的核心其实是孩子。 全红婵家里那么穷,也不妨碍她成为跳水天才。 谷爱凌天赋极高,而且非常努力。她是真正的时间管理大师,时间不够用,就从缆车上吃饭,去雪场的路上写作业,不浪费每一秒时间。 打比赛没时间上学,人家就索性自学完成高中学业,以差 20 分满分的 SAT 成绩考进斯坦福。 这份毅力与自律有几个人能做到? 即便家里没钱,练不了滑雪,这样的孩子换个赛道一样能成功。 做父母的也别光巴巴望着别人家天才少女眼馋了,先看看人家父母做的是什么样的表率。 昨天一整天,社交媒体被谷爱凌刷屏。谷爱凌的家庭、出身被起底。 简而言之就是:虎母无犬女,满门皆学霸,基因超强大。 谷爱凌是中美混血,2003 年 9 月 3 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。爸爸是美国人,妈妈是中国人。 而谷爱凌滑雪生涯的起点,正是美国内华达州的太浩湖―― 3 岁起,谷爱凌在那里开始练习自由式滑雪。 她母亲谷燕是北大+斯坦福的高材生。 谷燕师从著名生物专家、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专家――沈同教授,还是其关门弟子。 22 岁赴美留学,先后在奥本大学读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、洛克菲勒大学读了分子遗传学,还公共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读了 MBA。 ( 资料来源:《中国科技信息》专访 ) 毕业后,强大的专业背景,让谷燕在 " 世界金融心脏 " 华尔街初露锋芒。 1993 年,谷燕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期间,为中国成功地运作了一笔 2 亿美元的贷款; 在银行家投资公司美元债务衍生部,处理过一笔 13 亿美元的交易,被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。 彼时还是遥远的九十年代,谷爱凌还没出生。 但两代人的中国基因,已经开始遥相呼应了。 在参加亚洲风险投资研讨会时,谷燕就已经发现,世界最大银行的经济专家都看好中国。 她自己也很兴奋:中国走向世界,特别有希望。 有了华尔街工作的经验,谷燕成了美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、北京东方伟博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。 而美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,正是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专家埃文思 ? 弗瑞克在谷燕的倡议下,于 1994 年与谷燕合伙创办的。 除了学霸、金融精英,因为喜欢滑雪,还在太浩湖的北极星度假村滑雪场兼职当滑雪教练。 谷女士每次 " 上班 ",都带着谷爱凌一起去,她滑她的,谷爱凌在滑雪学校跟小朋友学习。 谷爱凌随母姓,可见这个家庭的氛围还是很开明的。 妈妈支持她走比赛道路,但同时没有让她放弃学业。 谷爱凌一边读全日制的学校,一边训练、参加比赛。 上一代的杰出履历、边玩边学、" 两手抓,两手都要硬 " 的言传身教,比什么 " 鸡娃大法 " 都管用。 甚至谷爱凌自己也很 enjoy 这种模式,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时间管理:学习累了的时候,就想到周末可以去滑雪。 关于学习这件事,谷爱凌很争气,也很配合母亲:每年都会打个时间差回北京,在全国顶尖教育资源所在地――海淀黄庄补课。 所以她不像国内大部分二代、企业家们,靠着捐钱、特招、或者走后门进的名校,人家是以 SAT1580 分 ( 满分 1600 分 ) 光明正大地考进斯坦福大学的。 同时,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――滑雪,不由自主地全力以赴,并且发光。 8 岁的时候,滑雪学校就不再收她,因为教不了她了。谷燕带着女儿,去了专业的滑雪队。 之后,就是肉眼可见的冠军之路。 学得好、玩得好、还有抢眼的比赛成绩――这是多少年才出一个的 " 天选之女 " 啊! 难得的是,谷爱凌拥有这一切,并不是被人逼着、靠 " 卷 " 出来的。 直到现在,每天依然要睡足 10 个小时。 因为妈妈一直告诉她:睡不够,哪有精力玩儿? 通过各路访谈,大家还发现了:她喜欢吃北京烤鸭,拍照不爱 P 图,从小就有 " 男女平权 " 思想。 她成功得太 " 正常 " 了," 正常 " 得让无数的 " 海淀妈妈 "" 顺义妈妈 " 们望尘莫及,多少个愁眉苦脸的娃妈,恨不得牺牲自己的职业前途来换孩子的成绩,还换不来。 两代人都太紧绷,揠苗助长不一定会有好结果,不如学学谷燕的方法论:对孩子来说,第一是睡觉,第二是学习,第三是玩。 除了 " 虎妈 ",谷爱凌的家族,再往上数一代,还是杰出得令人发指。 谷爱凌的爷爷,是斯坦福毕业的。 ( 一家三代人,都上过斯坦福 ) 据谷爱凌自己透露,她的外公是上海人,外婆是南京人。 两位老人家皆是名校出身:外婆冯国珍,是上海交大的女篮名将;已过世的外公谷振光,也是中国名校足球主力,擅长诗、琴、绘画、游泳、滑冰和滑雪。 谷爱凌管妈妈的妈妈 ( 外婆 ) 叫「奶奶」,奶奶冯国珍是交通运输部退休干部,退休前是一位高级工程师。谷爱凌出生后,冯国珍搬到美国,跟外孙女一起生活。 从小跟着奶奶学钢琴、跟着妈妈练滑雪的谷爱凌,形容滑雪的感觉是:成了一只鸟。 要做到像鸟一样翱翔,谷爱凌的秘诀之一是:从小练琴,让她把不同的动作对应不同的节奏,身体跟着节奏走,滑出来的姿势就是独一无二、专属于自己的。 除了音乐细胞、运动基因集于一身,她还跟妈妈、外婆一样,骨子里带有这个家族的女人必备素质:要强。 美国小孩儿上到小学三年级,才会乘法口诀,奶奶在她幼儿园时,就教会了她,还让她:去上学跟其他人比赛吧。 小时候谷爱凌参加学校的跑步比赛,暂时排第二,拐弯的时候就听到奶奶带着一群人在喊:Eileen NO.1!Eileen NO.1! 长大了参加比赛,拿银牌、屈居亚军,是不甘心的。 只有金牌在手,才会一扫阴霾。 据《经济学人》报道,如今 86 岁的冯国珍,仍然每天坚持跑步一英里。 总结一下,从冯国珍→谷燕→谷爱凌,三代女性,都是: 能文能武,技多不压身,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,很早就开始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,做任何事都对结果负责。 以及,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。 谷燕给女儿最重要的东西根本不是钱,而是那种自信阳光。 之前的大跳台预赛,谷爱凌第二关出现了失误,成绩直接跌出前十,让所有人都为她提了口气。 但人家依然一脸灿烂笑容,丝毫不为失败困扰,第三跳拿了高分以第四名的成绩杀进决赛,这才有了后来的夺冠。 " 我喜欢去做不同的滑雪动作,而不是去获奖。" 一个一心争强好胜的虎妈是养不出这样自信从容的女儿的。 谷燕从来不在乎一时的成绩好坏,比赛的时候她只关心女儿有没有落地,只要落地了,安全了,别的都不重要。 在介绍如何培养女儿时,她说了两点: 1、不要打击孩子的创造力; 2、少表扬她的聪明,多肯定她的努力。 比起谷爱凌事业上的巨大成功,我更羡慕的是母女俩在接受采访时流露出的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。 谷爱凌在谈起妈妈时,一脸骄傲:我的妈妈真的比所有的妈妈都好。 有多少成功人士提起自己童年时,不是带着血泪的?谈到跟父母关系时,他们的 " 敬畏 " 和 " 感激 " 总是多过爱,压抑多过满足。 而谷爱凌与母亲之间的双向奔赴,才是亲子关系的天花板。 真正成功的教育,一定都是双向奔赴的。 这样孩子才不止有出色的成绩,还有健全的人格,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,承得起高处的光环,也经得住低谷的挫败。 谷燕教育的成功,恰恰就在于她这根本不会拿女儿当投资,在她的身上寄予不切实际的厚望。 对女儿的教育只是水到渠成,要说投资,谷燕真正投资的人是自己。 很多体育明星背后站着一个保姆式的母亲,牺牲自己,一切围着孩子转,到处陪孩子打比赛,为孩子打点好一切。 谷燕不做这样的事情。她有自己的事业,本科研究生读的都是化学,到美国后却读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,成了华尔街的投资专家。 她根本不需要 " 鸡娃 ",她只需要做好自己,放手让孩子选择自己热爱的人生就好。 女儿爱上滑雪,想读斯坦福,是因为她发自内心想成为像妈妈一样酷的女人,这太难得了。 就连对中国的爱与认同,根源也在于对母亲的爱与认同。 父母子女一场,先互相放过,再谈彼此成全。 |
维权声明: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,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点击右下角举报,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。
版权声明:本站也有大量原创,本站欢迎转发原创,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。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Copyright © 2003-2020, WinnipegChinese.COM
GMT-5, 2025-5-10 16:29
, Processed in 0.014222 second(s), 15 queries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