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综艺的下一个名嘴,终于诞生了
脱口秀里有一个概念,叫开放麦。 在一个小场子里,可能是咖啡馆、小酒馆,甚至马路边,只要你想,拿起麦克风就能开说,随便说。 开放麦的灵魂是想说就说。像小时候追的《超级女声》,里面 20 出头的普通女孩们合唱的主题曲: 想唱就唱,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,至少我还能勇敢地自我欣赏。 这是上届年轻人的理想投射。 后来没有这种平民选秀了,我们能见到的最能让素人变名人的娱乐形式,几乎就是脱口秀, 更准确地说,是开放麦。因为名嘴们也都是从撂地练出来的。 现在哪怕是电视台做的最传统的节日晚会,都会有至少一个脱口秀环节,它成了除相声、小品外,第三种语言类节目。 去年湖南台的《元宵喜乐会》上,李雪琴讲小孩过年必备手艺:瞎编圆周率。 今年是周奇墨,讲年底同学聚会变面试背调走流程。 都是把年轻人的普通生活,编成了段子。 说脱口秀不必说学逗唱样样来,不必带货名牌大衣,也不必角色扮演。 越是能轻松自在做自己,黑自己的历史,调自己的侃,场面越好看。 所以这第三种语言类节目,很可能才是年轻人最爱看的节目。像是把自己的各种 emo 瞬间,通过幽默自嘲,排解了出去。 元宵节前几天,湖南卫视播了一个新综艺,就叫《新春开放麦》。 大过年的,他们找来了一大波有颜有才的鲜肉学霸,给观众助兴。 学霸们打招呼都是这样的: " 你高考多少分?" " 分数不高 680;考得不好上清华。" 刚以为都是人类高质量男性在线比拼凡尔赛,结果 " 麦开放 " 起来,也照样连自己都黑。 牛津毕业的金融学高材生,在投资公司工作,亲戚们过年聚在一起,让他分析彩票号码。 留奥 8 年的金融管理研究生,也要担心就业问题。他一个段子叠三个包袱,讲的是同一个处境―― 哪怕头顶名校光环,初入职场,难免也要经历一番干啥啥不行,啥都干不长的暗黑时刻。 还有五院四系的法学生,直接把 " 考研那些事 " 当主题。 图书馆占座;帮室友带饭;爸妈关心不到点儿上,都是每天在 00 后身上发生的小事。 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一天又一天地重复,组成了我们的生活。 总说现在的影视剧脱离实际,它们脱离的就是这些小事。 脱口秀能异军突起,人人都爱听上两段,可能有个很重要的原因――这是如今为数不多的跟普通人生活有关的娱乐作品了。 而开放麦因为没什么门槛,人人都能说,所以年轻人参与的多,表达的也是最新的价值观。 比如这段《新春斗妈趣事》,是我整场最喜欢的节目。 同济大学的 00 后学生李文,讲了跟他妈的几个斗智斗嘴回合。 李文说过年回家,被老妈催谈恋爱。老妈的理由是老生常谈了:" 找女朋友就像去菜市场买菜,去晚了,剩下的菜就都是别人挑剩下的。" 按照惯例,这种把人论斤论两当货卖的价值观,会世代相传下去。 但这届 00 后是这样回复的:" 妈,你有没有想过,我就是那个别人挑剩下的。" " 而且谈恋爱怎么能像去菜市场?而且人也不是大白菜,不是她说她 22,我去砍价抹零说 20 吧。" 节目最后还有个 " 全开麦 " 环节。 台下的观众,也都是清一色 00 后,只要想说,就可以上台讲一两句自己的新年愿望。 女大学生大声说:" 不要问我有没有人追了,我喜欢去追别人。" 还有身高快 2 米的运动女健将说:" 大家要跟我一起动起来。" 每一个愿望,都是一条跟 " 约定俗成 " 的老规矩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。 第一期结束时,本场擂主说:希望每个年轻人都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。 这也是开放麦的灵魂。 以前的热门脱口秀节目大多是网综,情感、职场、两性关系,网综谈的都是成年人的话题。 可能是因为尺度问题,电视台虽然会在晚会上安排一两个脱口秀节目,但做专场的却不多。 《新春开放麦》算一次新尝试。 考研、支教、留学、找工作 …… 它聚焦的都是学生党的生活。更轻松,也更年轻。 既解决了尺度问题,又保留了脱口秀要贴近生活,还得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。 第二期印象最深的节目,来自支教老师刘达。 这位 00 后小老师,大四那年申请去西双版纳支教。他把在云南的生活编成了段子。 主题是学生因为太爱他而争风吃醋。 给 6 班讲了个笑话,7 班知道了会问为什么不给我们讲。 在 6 班批评了学生,7 班都会说他偏心,为什么不批评我们。 给 6 班拖了堂,到了 7 班,同学看他的眼神都像在说:哟,还知道回来呀,你去跟他们过吧,我们又不重要。 刘达演起这段来不像孩子们的老师,倒像是个又帅又的小哥哥。 他的学生应该都是 10 后。00 后和 10 后的新型师生关系,就在这里打开了。 脱口秀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,但中国打从宋代就有 " 开放麦 "。 百戏杂陈,艺人们在瓦舍勾栏说史、说书、说诨话。还有后来的相声,就是从这样从街头发展来的,学名叫撂地。 不过旧时说 " 脱口秀 " 的都是苦命人,靠逗人乐来糊口。一张张插科打诨的脸孔后面,都是道不尽的心酸。 电视选秀时代,平民女孩们高喊出 " 想唱就唱 ",那是第一次让年轻人大胆表达自己的梦想和心声。 一晃又快 20 年过去,这波想说就说的开放麦,又是一个新趋势。 跟上届、上上届、每一届年轻人比起来,现在的年轻人普遍都有更宽松的成长环境,更优质的教育背景,这也让他们看上去更自信,更会表达自己。 刚刚发现这个话题还上了微博热搜榜。 看脱口秀已经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,所以连传统的元宵晚会都把它设为固定的语言类节目。 《新春开放麦》给了年轻人更多可以表达的空间,展示了多种多样的青春面貌,探讨了电视大屏做脱口秀的可能性。 可能也引领一直新的趋势―― 脱口秀不只是随便看看的娱乐节目了," 只要我想,我也能上去说两段 ",可能会是很多年轻人的下一种生活方式。 |
维权声明: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,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点击右下角举报,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。
版权声明:本站也有大量原创,本站欢迎转发原创,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。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Copyright © 2003-2020, WinnipegChinese.COM
GMT-5, 2025-5-11 00:07
, Processed in 0.021385 second(s), 15 queries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