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学勇移民公司
温尼泊华人网 首页 娱乐 查看内容

春晚节目单出了?30年前的春晚不是这样

2022-1-31 20:01| 发布者: wenzi| 查看: 530| 评论: 0|来自: 网络

摘要: 宫廷玉液酒,一百八一杯。脑袋大脖子粗,不是大款就是伙夫。一锤八十,八十、八十、八十…唠十块钱的...
春晚节目单出了?30年前的春晚不是这样

宫廷玉液酒,一百八一杯。

脑袋大脖子粗,不是大款就是伙夫。

一锤八十,八十、八十、八十…

唠十块钱的。

房子修得再好也是个临时住所,那个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呀!

我想死你们啦!

……

读这段文字,像不像听到了语音?

这些耳熟至今的流行语,统统都诞生于同一个舞台:春晚。



1983年 第一届《春节联欢晚会》

1984年,春晚彩排现场。

电视台文艺部的主任,被眼前的场景吓坏了…

看彩排的观众们,被一个小小的串场节目逗得前仰后合,乐得直不起腰…

主任大惊失色。

"不得了了,观众全都笑得失控了!成何体统?这节目太不严肃了,肯定不是啥好东西…"

主任匆忙打电话汇报上级。

听到评价后,表演节目的两个新人演员,瞬间蔫成霜打的茄子…

他俩耷拉着脑袋靠在墙边,一声不敢吭…



1984年春晚

一转眼,除夕夜。

距离上场仅剩半小时。

可到底这节目到底演不演,还没有一个领导给拍板儿…

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,所有人都急得像热锅蚂蚁…

春晚导演黄一鹤,面色凝重。

深思熟虑之下,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

演!

于是,两个新人火速准备上场…



感谢导演黄一鹤的这个决定。

所有人都不会想到,正是那一天,那两个人,拉开了中国小品辉煌多年的序幕。

这两位新人演员叫陈佩斯,朱时茂;表演的节目是小品《吃面》。





瞧这表演,这演技,怎么能吃空气都吃得这么香?

就算是现在重看,都让人忍不住咂咂嘴,摸摸肚皮。

真?吃播珍贵学习录像…

从这天开始,陈佩斯朱时茂一炮而红,成为春晚的王牌组合。

重看他们的作品,能发现每个小品中,他们的表演都非常出色,细节考究。

比如小品《胡椒面》。

开场就是一段霸道又不失妖娆的走姿…



吃馄饨被烫又被噎…



"洗碗边"式喝汤法…



当然,搭档朱时茂演技也毫不逊色,吃得慢条斯理。



比如小品《羊肉串》。

陈佩斯演了一个无证营业的羊肉串商家。

遇到城管之后,他先是假哭博同情,把城管哄走后却来了个大变脸…



看看这狡黠的小眼神…



最后作茧自缚,吃了坏羊肉做的串,肚子疼得不行…



经典不愧是经典。

将近四十年过去了,再次回看这些节目,还是挑不出毛病。

每一个语调,每一处动作,每一句台词,都精雕细琢,值得玩味。

老一辈艺术家,谁不是靠着实打实的才艺,站在舞台中央?



陈佩斯、朱时茂《吃面》剧照

除了陈佩斯朱时茂外,八九十年代的春晚,还有一位受全国人民喜爱的艺术家。

赵丽蓉老师。



请读者朋友们做个小测试。

以下文字,请和身边人互相尝试【无感情朗读】一遍:



走四方,你看一看,尝一尝,我做的饭菜到底香不香,香不香~

宫廷玉液酒,一百八一杯。

这酒怎么样?听我给你吹!

一杯你开胃!我喊了一声美。

二杯你肾不亏!哈哈,还是美。

三杯五杯下了肚,保证你的小脸呀。白里透着红啊,红里透着黑…



以上这段语音,正是出自于赵丽蓉、巩汉林1996年合作的小品《打工奇遇》。

小品里的赵老太,本想找个工作,却遇到了一个黑心商家。

一盘"萝卜开会"卖八十…

一杯"二锅头兑水"卖一百八…

听到价格,赵老太倒吸一口凉气:这是卖还是骗啊?



彼时,国内经济形势良好,发展稳健,市场繁荣。

可繁荣之余,也冒出了一股歪风邪气…

一些黑心商家抛弃了道德和底线,以次充好,把低廉甚至劣质的商品高价卖给顾客,老百姓吃了哑巴亏,有苦说不出…

这个小品,正是曝光了这种行业乱象。

害人终害己。

愚弄消费者,挣着黑心钱还洋洋得意的人,不过是耍着一时的小聪明。

这种不良商贩,迟早会得到正义的审判。



赵老太灵机一动,略施小计,向物价局揭穿了奸商的诡计…

奸商求天跪地,后悔万分,求赵老太出个主意。

老太大笔一挥,送了四个字:货真价实

生财之道就在这四个字里了,慢慢悟去吧!





这年头,有人包装萝卜卖高价;

还有人意欲包装传统文化…

赵老太这次,又遇到了稀奇事。

有个公司老板想把评剧这门传统艺术发扬光大,想签下赵老太来拍评戏MTV。

本来挺好一件事,可走向逐渐奇怪…

老板先是一顿甜言蜜语,哄着赵老太签了约。



签完约立马变脸,大谈特谈"包装"理论,说是要把评剧包装一番。

给赵老太起个洋艺名"麻辣鸡丝";

又让赵老太换上酷炫小马甲;

还要求她现场学一段Rap式评剧…





这一套操作下来,赵老太心里不是个滋味…

这是"弘扬民族艺术"吗?

学了两句外语,模仿国外的流行时尚,唱着不洋不土,不三不四的调…

这样的"包装",不仅没有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,反而扭曲了文化的独特美感。

就像是给上等青花瓷抹上一层劣的油彩,遮盖了原本温润大气的美…

这是1995年的小品,但现在看,也并不会觉得过时。

因为,二十多年后的今天,也常有别有居心的人,借着振兴传统文化的幌子,打着自己的小算盘…



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个问题;

可流行文化的繁荣,也产生了问题…

九十年代,群星汇聚。

港台艺人风靡一时:罗大佑、Beyond、刘德华、谭咏麟、梅艳芳、郑智化…

艺人们风光,粉丝太疯狂。

借此,小品《追星族》诞生。



赵老太的孙女,正是"追星族"。

孙女迷恋港台腔,不好好说话。

看见奶奶也不叫奶奶,叫婆婆…

渴了不说渴,说:我的喉咙好干好干喔~

问她喝什么,答:后并水(喝冰水)。



让赵老太更不能理解的是,孙女一直把一件沾上泥点子的衣服,视若珍宝…

原因是,泥点子是偶像坐的车溅上的…

这孩子,对当红偶像的星座血型倒背如流,对学习却毫不上心,把她爸气得直上火…

问郑成功(民族英雄)是什么人;

答:郑智化(台湾歌手)的弟弟…



有一句话说的好:没有人一直是18岁,但总有人是18岁。

追星不是不可以。

可前提是,追星给你的生活带来的是正面的、积极的影响。



说来好笑,当时看这个小品,我会站在父亲那一边。

而现在,我只想拍拍这个父亲的肩膀,劝他一句:

你快知足吧,孩子喜欢郑智化有啥不好的?人家有才华有作品,你看看现在的那些…



既然提到了演艺圈啊,还有个小品,值得一聊。

冯巩,郭冬临的《得寸进尺》。

可能在"小品史册"里,它不算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个,但它讨论的主题,却是近年的大热点。

演员耍大牌。

到片场迟到、对群演语气差、跟导演大发脾气:这剧组听谁的!



这个小品把影视圈内的弊病展露无遗,道出了工作人员的辛酸无奈。

影视市场环境糟蹋完了,同行的名声也被毁干净了,观众的心凉透了,而…耍大牌的某几个演员,带着一堆钱拍拍屁股走了…

不过,和今年的娱乐圈"塌房"新闻相比,耍大牌已经算是"可爱"了。

私生活混乱,违法乱纪…乱象层出不穷,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。

当然,犯错的人,注定逃不过公众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…

《周易?系辞下》中有一句话:

"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。"



回顾过去的春晚小品,很难不惊叹其表演之顺畅,主题之深刻。

创作者们从生活中取材,贴近人民,用一种诙谐且讽刺的语气,再现了某种社会现实。

同时,在作品中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类社会现象的审视和批判,寓教于乐,妙趣横生。

即便是多年后的今天,我们依旧会对一些情节产生强烈的共鸣…



估计有的读者,看到这里时已经心急了。

你聊了这么多,怎么还不见聊聊那位小品艺术家呢?

别急别急,这不就来了…



赵本山这三个字,对观众来说,早就有了特殊的意义。

还记得小时候的除夕,长辈们在年夜饭桌上欢声笑语,孩子们吃饱喝足后,在院子里看烟花、放鞭炮。

不知谁喊了一句:赵本山要出场了!

顿时,大人孩子们都聚在一起,围坐在在电视前,目不转睛盯着屏幕,期待着穿着蓝布中山装的憨厚大叔走上舞台…

连窗外的鞭炮声都停了下来…



所以出现了这句话――"赵本山的小品成功了,春晚就成功一半。"

虽然赵本山在春晚舞台的地位举足轻重,但他开始的路,并不顺利。

最初,赵本山是铁岭艺术团的一位演员。

第一年冲刺春晚时,剧团的人让赵本山带着十瓶茅台,送送礼,走动关系。

可赵本山根本不知道送谁、送去哪,就闷在酒店房间里,一天喝一瓶…

十天后,酒喝完了,他编了个谎。

回铁岭跟团长说:送完礼了,但人家不喜欢我们的节目…



第二年,初期很顺利。

节目通过了,也录制好了,本以为一切水到渠成,结果录制技术的故障,无法播放…

第三年,节目通过了,录制技术也没问题。

但临表演前夕,一个编导说,这小品东北方言味儿太浓了,南方观众听不懂,于是节目就被撤下来了…



三年三次,次次失败。

直到1990年,春晚导演黄一鹤,给赵本山打开了春晚大门。

没错,就是当初给陈佩斯,朱时茂上台机会的那位春晚导演,黄一鹤。

赵本山在春晚第一个小品,是《相亲》。

当年,赵本山才33岁,扮相却是一个大爷。

而这个"大爷"扮相却一直持续了几十年…



如果说《相亲》,令赵本山走入大众视线。

那么《卖拐三部曲》让他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峰。

赵本山化身"赵大忽悠",带着媳妇,遇到了老实人范大厨。

"走两步,没病走两步!"



三言两句把范大厨忽悠"瘸了",又拿出早准备好的一副拐,趁机安利…

哄得范大厨一愣一愣的,急忙掏钱…

只可惜,天王盖地虎,兜里不到三十五…

一看这人没揣钱,赵大忽悠脑瓜转飞快,说出那句经典台词:

自行车?要啥自行车啊?



卖完了拐,赵大忽悠开始买"车"。

那一年,全国人民迷上了脑筋急转弯…

树上骑个猴,地下一个猴,总共几个猴?

树上七个猴,地下一个猴,总共几个猴?

司机看到对面的树蹲个猴,他嗷一声刹车了,你猜为啥?

……

老实人范大厨依旧上了当,被人卖了还要说句:

谢谢啊!



邂逅完范大厨,黑土转身遇到了白云。

老夫妇俩上了个节目叫《小崔说事》。

赵本山也从此开启了"金句王"的时代。



改革春风吹满地,中国人民真争气。

挖社会主义墙角,薅社会主义羊毛。

Hello哇,饭已OK了,下来咪西吧。

你大妈已经不是你六年前的大妈了,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。



左一层右一层,左一层右一层。

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,红旗招展,人山人海。

齐德龙,齐东强,齐德龙东强。

凑合过呗,还能离咋的…



这些朗朗上口的金句,至今有鲜活的生命力,有的还衍生出来新的含义。

然而,金句背后,却是一次次的"折磨"。

赵本山和搭档宋丹丹等人,反复的磨,反复的碰,反复的试。

为了能达到最好的舞台效果,两个人不停的排练,直到筋疲力尽。

除非春晚正式开始表演,否则赵本山会一直改词。

比如08年,距离上台表演小品《火炬手》2小时前,他就临时加了一段…

搭档宋丹丹没少吐槽他这一点。

"春节晚会!他还不把词给固定了,简直了…除了我没人能跟他搭戏…"



赵本山对"流行语"有一套自己的理解。

他说:流行语是时代对语言的影响。

它来自民间,像谚语一样,通过一种民俗习惯变成了一种文化。



比如曾经被他捧红的"相当"一词。

就是因为他觉得这个词语,有种无谓的把自己夸大的意味,跟当时的社会话题有一些吻合。



果然,那个词在春晚结束后,红的一塌糊涂。

到哪都能听到"相当"二字。

"相当好吃了"

"那是相当有意思"

……

为何赵本山能变成"流行语制造机"?

宋丹丹提到一个词――"结实的生活"。



赵本山年轻时,可没少吃生活的苦。

母亲病逝,父亲离乡,赵本山童年时期就尝到了漂泊的滋味。

他小小年纪,就跟着盲人二叔学艺。拉二胡、吹唢呐、抛手绢、唱小曲…磨练出了一身真本事,靠着这些才艺混饭吃。年轻时,是实打实地苦过来的。

在艰辛的生活中,他体味过人情冷暖,知晓世态炎凉,也养成了敏锐的生活感知度。

所以他的作品总是朴实温暖,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,让观众们倍感亲切。



年轻时候的赵本山在表演

现在网友们常常感叹:

如今的春晚小品变得越来越无趣,都是在重复网上火了的梗,没啥新意。

确实如此。

近十年内的春晚小品中,能让多数人印象深刻,异口同声说出名字或台词的作品寥寥无几。

但并不是因为小品演员消极怠工,糊弄舞台。



时代变迁,科技发展,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变,网络已经包围了每个人。

要跳出这层"网"去创新,并且还能让大众理解这份创新,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。

赵本山是较少数的,具有天赋并且有能力去运用天赋的艺术家之一。

可惜,一个时代中,不会有两个赵本山。

今日的小品演员,有他们要面临的时代挑战,前路漫漫,道阻且长。

期待着足够有才华的人,能够接住中国小品的接力棒…



2011年后,本山大叔离开了央视春晚的舞台。

或许这个选择,让很多人颇感意外,但这个决定早就有迹可循…

对他来说,过年如过关。

不仅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,还要承受身体上的病痛折磨…

08年,赵本山过敏严重,在春晚后台,边打点滴边排练…

09年,赵本山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,严重到已经跟妻子交代遗嘱…

而每年上台都要化的"老人妆",也从某天开始不需要再化了。

他已经是一位老人了。



每年,只有从舞台上下来后,他绷着的弦才敢松下来。

各种压力,辛苦,身体精神上的折磨,表演得到的快乐一股脑冲向心口,五味杂陈。

那一瞬,本山大叔鼻头一酸,眼泪止不住的流…

不容易啊。



对于春晚舞台,赵本山说过一段话。大意是:

我的快乐建立在观众的快乐中。

能够给十几亿人带来笑声,是件何其荣幸的事情。



赵本山离开了春晚,对观众来说,是遗憾。

但是我们在那个节点上,曾拥有过如此真实的,纯粹的笑,拥有过不可替代的春节回忆,本身就是非常珍贵的事。

很幸运,能够成为您作品的观众之一。



春晚,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春节记忆,是中国人几十年来的文化习惯。

除夕夜,团聚时,家家户户在电视机前,期待春节联欢晚会的播出,伴随着喜气洋洋,热闹欢快的节目,吃饺子,过新年。

一个个春节小品,构成了我们的节日记忆。

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,正是因为有一群文艺工作者,不遗余力把节目打磨完美,用最饱满的状态,带来一段段精彩表演。



1984年陈佩斯、朱时茂《吃面条》



1986年陈佩斯、朱时茂《羊肉串》



1990年陈佩斯、朱时茂《主角与配角》

他们的作品,不戏谑外貌贫富,不嘲笑弱势群体,笑点不俗不腻。

他们的双眼,能看到普通人生活的爱恨无常,又能观察到社会的灰色地带。

他们的作品贴合时代语境,角度犀利,针砭时弊;用最辛辣的言语,讽刺着种种社会现象,在公众面前,揭露了时代的尘垢裂缝…

他们承担了属于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职责,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的喜剧艺术家。



1995年赵丽蓉、巩汉林《如此包装》



1996年潘长江《过河》



1996年赵丽蓉、巩汉林《打工奇遇》



1999年赵本山、宋丹丹、崔永元《昨天 今天 明天》

时光流转,再回顾过去,早已物是人非。

曾经站在舞台上的人,有的已经离开人世,有的因为健康问题无法上台,有的因为个人意愿选择了其他的路…

但他们留下的作品,却依旧遗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,深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,成为无法割裂的文化语言。

用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吧。

"一个时代的辉煌,不是一颗星星的光辉,而是群星的闪耀。"



2001年赵本山、范伟、高秀敏《卖拐》



2002年赵本山、范伟、高秀敏《卖车》



2006年赵本山、宋丹丹、崔永元《说事儿》



2008年赵本山、宋丹丹《火炬手》



2009年赵本山、小沈阳《不差钱》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相关分类

维权声明: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,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点击右下角举报,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。
版权声明:本站也有大量原创,本站欢迎转发原创,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。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Copyright © 2003-2020, WinnipegChinese.COM
GMT-5, 2024-4-20 02:20 , Processed in 0.017965 second(s), 15 queries .